媽媽的理財哲學
我們除了從父母遺傳了身高、體型、外貌和智商外,也承繼了他們對金錢的態度。在暢銷書《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裡面講到,有些人賺到錢但永遠儲不了錢,是因為從小父母就潛移默化了「錢就是邪惡之物」的概念給他,只要他處理了這個心結,金錢就會自由流動。
今天我會岀賣我媽,分享一下我接受的金錢教育。(你一定以為這是教學藍本吧?事先聲明,這是反面教材的故事啊。)
我媽從預科畢業後就從事醫護行業,當時入行的醫護人員都是政府公務員,所以待遇是很不錯的。在我記憶裡,媽媽花錢很慬慎,她自己不太買東西,小孩們也不是經常有新東西用或有零食吃,所以在小孩的眼光裡,我一直認為家裡的環境是中下的。
直到上中學,開始對職業與收入有點概念,我就好奇為甚麼有單職父母,收入又跟我媽差不多的同學,住的屋比我們家大、可以岀國讀書或者是衣食也比我們富裕。明明我媽就是一個很樸素很會存錢的人,為什麼生活質素就差了一截?
到近年開始幫我媽整理她的錢,問她當年明明有能力為何不買樓收租,為何從來不買股票,我才看清楚我媽媽的理財哲學。在她的世界裡,沒有學習投資的時間。(她第一次抽新股,是我教她的,而且好像到現在仍未存倉。)對於媽媽來說,買樓是為了安居,夠住就可以,不必換來換去,也沒興致再買一間去收租。媽媽的理財方法,就是不理財,但把時間和精神投資在小孩身上。
我從媽媽身上學到要踏實要節儉,但同時卻承繼了她對投資的不安感。我跟金錢的相處,在我岀來工作時需要重新學習,而透過保險工作和生意,我學習到如何擁抱風險。因為我在成長過程裡沒有真正學習過如何活用金錢,所以我總是會特別推薦一些好的理財書給剛開始賺錢的年輕朋友和新手爸媽,希望他們能與金錢相處愉快啊。
コメン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