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人包: 收息單位信托基金(Unit Trust)實戰攻略
何為基金?
基金是由一籃子股票或債券組成,如果全由股票組成,一般稱為股票基金;由債券組成,一般稱為債券基金;混合股債,我地稱為股債混合基金。
基金經理與投資顧問分別
基金由專人管理,我地簡稱為基金經理(Fund Manager),很多人誤以為銷售同事便是基金經理,除了負責銷售還會負責管理,提示客人轉換。前線銷售同事如持有證監會關牌照,我地稱之為投資顧問(investment adviser),他們受權代理銷售該類產品,但決定權投資在那隻基金,A、B或C,則由客戶決定;若持有證監會9號牌照(asset management),該類人士便可以為客戶全權管理資產,包括投資買賣決定,一般情況下,這類人士可以不用知會客人而直接把客人資產進行買賣,資產管理顧問只有投資權,但沒有資產擁有權。
單位信托基和投資相連保險基金分別在那?
基金主要由零售層面銷售,分別經由銀行、保險公司、証劵行、資產管理公司及基金公司(自己本身)等進行銷售。
單位信托基金没有年期、收費結構簡單、若基金設有派息或累算選擇,客戶可以選擇每月(有部份每季)收息;投資相連基金,由保險公司代售,除了單位信托基金收費外,還有保險公司收費,而且接近95%投資相連保險也不能做到派息,有投資年期要求,客戶提早贖回要收贖回費用等。
單位信托基金可以去那裡買到?
最簡單可以到零售銀行查詢,大部份受歡迎基金,如安本、首域、霸菱,德盛安聯、摩根、聯博、鄧普頓等,都可以找到。如讀者不太清楚有興趣的單位信托是否零售銀行有售,可以用以下連結先行到基金公司查詢。
債券基金收息攻略
今天會主要集中分享債券收息基金,筆者揀選聯博美元收益基金作為例子。
基金類別:AT (派息類別) 認購費用:最高5% 管理費用:1.6% 基本入場費用:美元2,000 提早贖回費用:不適用
買入日期: 2017年10月1日
即如果用美元10,000投資,扣除5%手贖費用,如當日價位美元8.5,可買入單位 1. 10,000×0.95=9,500 2. 9,500/8.5= 1,117.65單位 以下為過去每月單位收息情況
當每月宣派利息後,太約7個工作天,如經銀行認購,利息便會到付到客人指定銀行戶口。
持有1,117.65單位,按2017年10月31日聯博公佈的每月單位派息,持有便可以獲得美元36.88利息(港幣287),相等於年度化息率4.7%。客人可以查看更多債券過去派息紀錄、價格走勢、基金投資風險,查問投資顧問,再決定基金是否合適自己。
為了方便讀者參考,以下為投資美元10,000、100,000及200,000的每月收息情況,金額已扣除認購費用5%,及基金價格已反映扣除管理費用:
如有關聯博美元收息基金(派息、AT類別),可以查看以下連結查看
基金價格已反映所有收費
除了認購費用外,基金價格已反映了有關收費。
挑選債券基金心法
讀者可以參考以下基本理論,方便選出合適自己的債券基金:
1. 債券級別越高,風險越低,派息越穩定,債券價格升波跌幅細
2. 債券級別越低,風險越高,派息越不穩定,債券價格升跌波幅大
3. 基金經理
頭2點相信大家應不難理解,但可能讀者會問,何為高評級債券? 高評級債券一般指違約風險較低,市場認受性高,流動性充足的債券,如美國政府發行的債券;相反,新興市場債券風險高,所以息率回報也會相對較高,波幅價格較高。
基金經理會負責選債券(bonds picking),因而基金的靈魂如同一架飛機的飛機師一樣,負責整隻基金表現。所以在選擇收息基金,大可留意在發生金融海潚期間,該基金經理表現,便大致心目中有個約數,衝量基金穩定性。
基金轉換
如果發覺選錯基金,同系轉換,如聯博美元收息基金轉換成聯博環球高收益基金,轉換費用約為1%;如果由聯轉美元收息基金轉換成德盛安聯動力亞洲高收益債券,由於轉換不同基金公司,所以轉換費用即等同認購用。
選擇收息基金
選擇收息基金,最重要是先決定為何想選取收息,同時要問問自己
1. 收息本金是否短期可能要用?
2. 賺息蝕價會否影響你的短中期的投資目標?
3. 如遇上跌市,你最可以接受多少損失?
最後,如果收息之餘要保本,則可能基金不太合適。謹記一點,回報同風險成正比,筆者以上例字只給讀者一個參考,並非投資要約,過去表現並不保證未來回報,投資前宜向有關投資顧問查詢。
1. 以上股份類別旨在每月宣派及派付股息。派息/息率並無保證,本基金可從資本中或實際上以資本撥付派息(此舉可構成部分退回或撤回投資者原本的投資)或來自原本投資應佔的任何資本收益,由此即時減低每股資產淨值。年度化息率按以下程式計算:以當月之派息 x 12 / 當月除息價格 x 100。正派息率並不表示本基金將錄得正回報。以上所提供的過往數據僅作參閱之用,並不代表基金未來的年息率。
2.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不代表保險/基金公司立場,純屬意見交流。Great Info已盡力保證以上保險資料準確,唯有關資料任何更改,一切以保險/基金公司為準,讀者不應視以上資料為投保/投資要約,投保/投資前宜向持牌顧問查詢。